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

时间:2025-03-13 20:25:46
状态:完结
简介:

主角分别是【汉朝,就会,刘秀】的历史脑洞,历史,三国小说《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》,由知名作家“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”倾力创作,讲述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。本站TXT全本,期待您的阅读!本书共计796857字,565章节,更新日期为2025-03-13 20:25:46。目前在本网 lhanz.com上完结。小说详情介绍:《读通鉴论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史论杰作。69 岁动笔,直至逝世前完稿,凝聚其毕生心血,全书约 60 余万字 。该书以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所载史实为基础,系统评论秦至五代的封建社会历史。共 50 卷,每卷依朝代划分,各代中以帝王名号为目,共 30 目,其下又细分专题,卷末附叙论四篇。王夫之借由对历史事件、人物的臧否,深刻剖析历代兴衰成败、得失利弊,探寻历史发展进化规律,期望 “推本得失之原,立一成之型”,为国家复兴提供借鉴。它并非单纯的历史著作,而是王夫之的历史沉思录。既反映明清之际的动荡历史,也沉淀着他痛苦与矛盾心境下的深刻反思。王夫之批评君主聚敛、滥杀,斥责奸臣乱纲、引狼入室,批判学风衰败、舍本逐末等,几乎涵盖历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领域。同时,他提出 “事随势迁而法必变”“理势合一” 等观点,批判封建史学的 “正统论”,具有进步意义。不过,受时代局限,王夫之思想也有保守之处,如认为封建君主和思想观念不能变,阅读时需辩证看待 。《读通鉴论》文采斐然、议论纵横、新见迭出,全面展现了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,堪称传统史论中的瑰宝 。

最新章节

《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》精彩片段

人们会说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勇气,却不知道并非如此。

他们不过是没有把精力全部集中在一件事上,所以还有余力应对突发变化。所以,

对抗强大的敌人,成就大事,谋求大功,

集中精力追求成功并不困难;但在大敌已灭、大事已定、大功告成之后,

正是上天和百姓共同监督,艰难的局面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,

这是中等才能以下的人无法应对的,而大有作为的人能够奠定稳固的基础,

来应对千变万化的局势,权谋无法预先设定,但正道却是无穷无尽的。  更始帝君臣,

哪里能想到这些呢!他们派遣使者去劝降赤眉军,只担心赤眉军不投降;却不知道,

赤眉军不投降并不值得担忧,投降之后带来的问题才更严重。既然没有预先确定的应对方法,

倒不如暂且放下赤眉军的问题,先赶紧治理好自己的国家。

如果不能像圣哲之人那样在短时间内掌控局势,那就不如暂且缓一缓,等待局势稳定。

也许上天会有意外的吉凶变化,人们之间也会有突然的离合,

等赤眉军可以招降的时候再去招降,到了可以讨伐的时候再去讨伐,

这样也可以说是顺应天时、等待天命了。一开始,更始帝没有余力应对赤眉军;后来,

又不能暂且放下不管;更始帝的灭亡,在樊崇前来朝见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。

  光武帝刘秀拒绝更始帝的征召,与刘备驱逐刘璋,

情况是一样的;但评论的人却过分苛求刘备,却放过了刘秀,这样实在不公平。刘焉与刘备,

从名分上来说并没有上下级关系,而刘秀原本是接受了更始帝授予的大司马职位。

更始帝在汉朝灭亡之后被拥立,人们拥戴他来延续汉朝的宗庙社稷;刘焉在汉献帝时期,

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衰落,却还占据着一方土地,自高自大。那么刘焉父子有被驱逐的罪名,

而更始帝没有。如果说更始帝不能稳固皇位、复兴汉朝,那么刘璋软弱无能,

又怎么能保住三巴之地(今重庆和四川东部地区 ),不把它拱手让给曹操呢?那么,

用忠信坚贞的大...